性,这个曾经让人热血沸腾的话题,如今在中国的年轻人中,似乎正在悄悄消失。
最近,北大和复旦联合发起的“中国人私生活质量调查”揭示了一个令人咋舌的事实:年轻一代的性活跃度明显下降。6828份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,仅约一半的95后(1995年到2003年出生的群体)每周能保持1-2次性生活。这个频率,已经低于80后和90初的水平。
有趣的是,最年轻的一代居然不是性生活最活跃的群体,这完全打破了我们传统对年轻人性活跃的印象。更具震撼力的数字是:在95后这一群体中,14.6%的男性和10.1%的女性(他们都有伴侣)表示,过去一年居然没有性生活!这个比例比70后、80后、甚至90初还要高。
“现在相当多的中国年轻人,正生活在无性婚姻或无性关系中。”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副教授於嘉表示。她回忆起自己大学时代的情景,那时大家最爱的电视剧是《奋斗》,李小璐饰演的都市女孩为了爱情敢偷户口本结婚,成为那个时代浪漫的代名词。但放在今天,这种“为爱奋不顾身”的剧情,可能会被批评为“恋爱脑”吧。
更年轻的00后,变化已显现
这种趋势并非偶然,00后似乎为这一现象埋下了伏笔。2022年,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茅倬彦教授等人调查了全国32282名大学生的恋爱状况,结果让人感到有些诧异:25%的大学生不仅没有恋爱经历,也没有恋爱意愿;46.14%的大学生从未恋爱过;而那些有恋爱经历的,超过六分之一根本没有发生性行为。换句话说,年轻人正在进入一个“恋爱(嫌)麻烦时代”。
而这背后,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年轻人将恋爱、性和情感生活抛到一边?凤凰网曾关注过这一代人的生活选择——他们忙着保研、找工作(而非创业),被大厂面试19轮,经历无果的相亲,甚至被迫相亲400次,等着被裁员或主动做全职儿女。他们的焦虑生活中似乎没有空间去谈恋爱。
中产阶级的“**”现象
在95后和00后的性冷淡现象背后,我们还能看到另一种意外的趋势——中产阶级的性生活也遭到了剥夺。以往,社会学家普遍认为,经济地位较高的人群,性活动会更为频繁,但调查结果却打破了这一常规。
例如,“中国人私生活质量调查”指出,在80后男性和90初女性中,性生活最为活跃的人群居然是那些学历较低的男性,31.4%的80后男性(高中以下学历)每周有3-6次性生活,远超那些受过较高教育的同龄人。与此同时,90后和00初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男性中,有超过一半的人每月性生活不到1次。这一数据背后的含义显而易见:即使拥有高社会经济地位,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男性的性生活也变得稀缺。
“我们认为,应该特别关注新兴的年轻中产阶级,虽然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较高,但他们的性生活明显匮乏。”报告发出警示,指出这一群体面临的**现象不容忽视。
全球性的性萧条
事实上,这种性萧条的现象并非中国独有。2018年,美国大西洋月刊发布了一篇名为《**降级》的文章,指出美国青少年的性经历出现了巨大的变化,几乎一代人之间,高中生的性经验从“大多数人都有”变成了“大多数人没有”。美国青少年怀孕率也因此下降至历史新低。
在日本,“低欲望社会”同样成为一种显著的文化特征。日本作家牛窪惠在她的纪实文学《不谈恋爱的年轻人》中回忆了上世纪90年代的浪漫爱情,那时情侣们总会在课外活动中约会,泡沫经济的繁荣让约会成为生活的重心。但到了2015年,日本20岁群体中,超70%的女性、近80%的男性没有固定伴侣,性和恋爱的兴趣逐渐消退。
中国年轻人,忙于生存,性何谈?
随着经济压力、焦虑症和工作压力的飙升,很多年轻人已无暇顾及亲密关系的培养,性在他们的生活中逐渐沦为可有可无的选项。对许多人来说,生存已经足够沉重,再没有力气去思考复杂的情感问题。
以30岁的刘也和赵睿为例,这对夫妇的工作生活节奏与许多职场夫妻类似。赵睿每天加班到晚上11点,回到家后也只能坐在窗前休息一会儿,而刘也则要早起通勤,再加上工作中的种种压力,他们每月能真正拥有的“私密时间”屈指可数,生理需求常常被工作时间压缩。刘也直言:“我们已经忙得连自己都快忘了,哪有空再去谈性?”
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地方,方冰仪和陈昊的婚姻生活中,尽管两人有了孩子,但陈昊认为性萧条并不是普遍现象。相比之下,他身边的人仍保持着活跃的性生活,然而他也承认,自己的妻子就是典型的性萧条人士。“你每天下班、当妈,根本没有力气做任何其他事,哪还顾得上性?”
性萧条背后的文化与社会压力
从全球范围来看,性萧条的背后,不仅仅是经济压力的影响,还与社会的快速发展、文化的变化密切相关。尤其是在东亚地区,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对“成功”的追求,让人们忽略了对情感生活的重视。
中国的年轻人,也在为生活的艰难做出妥协。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,很多人对爱情和性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。正如社会学家於嘉所言:“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工作、孩子、教育占据的大环境中,年轻人已经没有多少空间去谈论爱与性。”
结语:性和爱的未来在哪里?
如今的性萧条,也许只是一时的现象,随着社会、文化和个人心态的变化,未来的性文化仍然有无限可能。无论是在中国,还是在全球范围内,如何找到平衡,重新点燃性与爱的**,成为了社会学家、文化学者和心理学家亟待解决的课题。